皖國土資規(guī)〔2017〕1號《安徽省省級財政補助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及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安徽省財政廳關于印發(fā)〈安徽省省級財政補助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及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皖國土資規(guī)〔2017〕1號
各市、縣國土資源局、財政局:
為加強我省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及資金管理,促進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工作規(guī)范和有序開展,我們制定了《安徽省省級財政補助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及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現印發(fā)給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
安徽省財政廳
2017年1月20日
安徽省省級財政補助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及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我省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及資金管理,促進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工作規(guī)范和有序開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省級財政補助資金,提高項目社會、經濟、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定》、《安徽省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政策法規(guī)、規(guī)定和要求,結合本省具體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省級財政資金補助的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及資金管理。
項目是指計劃經濟時期遺留或者責任人滅失的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項目治理是指對因開采礦產資源活動造成的礦區(qū)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壓占、損毀等進行工程治理和修復的活動。
資金是指省級財政為支持計劃經濟時期遺留或者責任人滅失的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安排下達的補助資金。
第三條 治理項目須符合國家、省有關政策和支持方向,符合社會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礦產資源總體規(guī)劃、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治理規(guī)劃等,優(yōu)先支持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江河沿線及城市周邊、省際周邊、景區(qū)周邊的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
第四條 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共同負責項目及資金管理。省國土資源廳負責項目立項論證、設計審查和項目竣工驗收。省財政廳負責項目資金預算安排、撥付、監(jiān)督管理。受省國土資源廳委托,安徽省公益性地質調查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地調中心)負責項目核查、督查、技術指導等具體工作。
市、縣(區(qū))人民政府是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的申報主體,是項目實施與監(jiān)管的責任主體。市、縣(區(qū))級國土資源部門會同本級財政部門負責組織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設計,承擔項目組織實施、日常監(jiān)督管理及項目初步驗收等工作。
第五條 承擔我省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的勘查、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必須具有相應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jiān)理資質。
第六條 省國土資源廳組建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專家?guī)?,并負責專家?guī)烊粘9芾怼m椖靠尚行匝芯空撟C、設計和預算審查、設計變更、竣工驗收等所需專家從專家?guī)熘须S機抽取,專家對論證和審查結果負責。專家組一般由3~7人單數組成,設專家組長和主審專家。
第二章 申報與立項
第七條 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要求,結合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治理規(guī)劃及實際需求,每年下達年度項目申報通知,提出年度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申報具體要求。
第八條 項目申報單位依據年度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申報通知,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h(區(qū))級項目申報材料需經市級國土資源與財政部門審核后方可上報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省直管縣除外)。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項目概況,立項依據,治理區(qū)范圍,治理目標,礦山地質環(huán)境現狀及主要問題,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方案和實施計劃,投資概算,申請財政資金數額、使用方向及地方配套資金承諾,項目實施的保障措施,預期的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項目實施的風險與不確定因素等。(可行性研究報告大綱見附件1)
第九條 地調中心組織開展申報項目現場實地核查工作,填報實地核查表。重點核查申報項目治理區(qū)范圍、治理責任主體、主要礦山地質環(huán)境問題、礦權滅失情況等,核查情況作為申報項目立項的重要參考。存在明顯偷采盜采的礦山,不予立項。(實地核查表見附件2)
第十條 省國土資源廳建立項目庫,通過項目可行性研究審查論證的項目,入選項目庫。
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根據工作需要和年度經費預算,每年初從項目庫中擇優(yōu)選取項目,下達年度項目實施計劃,提出項目設計要求,明確項目工作任務和實施范圍。
第三章 設計與預算審查
第十一條 項目申報單位根據項目實施計劃,委托具有相應勘查資質的單位進行調查、勘查工作,在此基礎上委托具有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項目設計,調查、勘查工作應能為工程設計提供充分依據。
第十二條 項目設計必須依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任務以及國家和行業(yè)的有關標準、規(guī)范進行編制,并體現“尊重自然、和諧治理”的設計理念。
項目設計主要包括:治理范圍、治理目標、礦山地質環(huán)境現狀、治理工程方案及主要治理措施、單體工程設計依據及標準、治理工程實施計劃,經費預算及編制說明,組織、質量、安全、環(huán)保等保障措施,預期成果及效益分析(項目設計大綱見附件3)。
設計應附廢棄礦山地質環(huán)境現狀圖、治理工程布置圖、治理規(guī)劃圖,主要單體工程大樣圖。以全面反映現狀和工程布置為原則,選擇適宜的圖件比例尺。
礦區(qū)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等重要治理工程,須開展一定時期的專業(yè)監(jiān)測。
項目設計需由項目申報單位出具初審意見。
第十三條 項目設計和預算由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技術專家和財務專家進行審查。技術專家根據項目實施計劃、實地核查資料,參照相關技術標準、規(guī)范、規(guī)定進行項目設計審查,核定實物工程量,提出專家組審查意見。審查內容包括:設計依據是否充分、治理目標任務是否明確、治理方案是否可行、治理技術方法是否成熟有效、治理分區(qū)和工程部署是否合理、投入的治理工程量是否合適、治理計劃安排是否周密、保障措施是否可靠等。財務專家依據《安徽省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工程預算標準(試行)》和技術專家核定的實物工作量審查項目經費。
第十四條 對通過設計和預算審查的項目,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依據財務專家審查結果,提出項目補助建議,提請省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評審委員會審議。
評審委員會由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領導及相關業(yè)務處室組成。
評審委員會通過的項目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辦公會審定后,由省國土資源廳在廳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省國土資源廳下達項目設計審查意見,省財政廳下達補助資金。
經批準的設計及有關文件是項目招投標、施工、實施過程監(jiān)管、項目驗收的重要依據。
第十五條 項目申報單位自設計審查意見下達30日內,完成設計書的修改,并提交紙質項目設計書2套、電子文檔2套,報送地調中心備案。
第四章 實施與監(jiān)督管理
第十六條 項目實行招投標制,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發(fā)布招標公告,投標人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編制投標文件進行投標,開標、評標后確定中標者并簽訂招投標合同,涉及多類型工程的可聯(lián)合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共同參與招投標;實行法人責任制,由項目法人對項目的施工全過程負責;實行工程監(jiān)理制,對工程全過程實施監(jiān)理,提供分項工程、隱蔽工程驗收單,承擔施工單位按設計施工的質量監(jiān)管責任;實行合同管理制,項目嚴格按照合同規(guī)定開展實施。
第十七條 項目申報單位對項目實施、工程進展、工程質量、資金使用及項目實施效果等負責。
項目的分部、分項工程確需委托有關單位實施的,項目施工單位須向項目申報單位備案,并與受委托單位簽署委托合同,項目申報單位、受委托單位與項目施工單位共同對分部、分項工程質量負責。
第十八條 市、縣(區(qū))級國土資源和財政部門應加強轄區(qū)內所有實施項目的監(jiān)督檢查,配合轄區(qū)政府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市級國土資源和財政部門以半年報、年報、專報等方式,將轄區(qū)內所有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進展、資金使用等情況報送至省國土資源廳、財政廳,半年報于當年7月10日前、年報于次年1月10日前報送。凡有重要情況,隨時專題報告。
第十九條 項目申報單位應在項目實施現場設置公示牌,接受公眾監(jiān)督。公示內容包括:項目名稱、批準部門、項目承擔單位、工程內容、實施期限、項目投資,以及項目勘查、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等項目基本情況。
第二十條 地調中心根據項目實施情況,抽取部分項目開展年度項目督查,重點督查滯后項目。督查內容主要包括:項目實施情況,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市級監(jiān)督檢查情況,檔案資料管理情況等,并根據督查情況編寫督查報告報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如有必要,委托專業(yè)質監(jiān)或審計部門開展工程質量檢查或財務審計等工作。
第五章 設計變更與項目取消
第二十一條 項目設計批準后不得隨意調整和變更,如因客觀原因確需對工作周期、主要實物工作量、治理范圍、預期治理目標等進行調整的,項目申報單位應向省國土資源廳提出書面申請,由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負責組織專家論證,經兩廳審核同意并下達變更批復后方可調整和變更,批復文件和變更設計將作為項目監(jiān)督檢查和竣工驗收依據。
第二十二條 因不可抗力因素或發(fā)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項目無法實施的,由項目申報單位向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提出項目取消或中止的書面申請,說明項目取消或中止緣由,經兩廳審核同意確需取消或中止的項目,下達取消或中止的批復文件。取消的項目退還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如需技術或財務專家論證的,由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專家進行論證。中止的項目由技術專家和財務專家共同核算項目已完成實物工程量和經費,項目申報單位根據技術專家和財務專家的核算結果按原渠道退還剩余補助資金。
第二十三條 項目任務下達兩年以上確無正當理由尚未開展實施的,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下達項目取消文件,項目申報單位按原渠道退還省級財政補助資金。
第六章 驗收管理
第二十四條 項目隱蔽工程結束后,施工單位應通知項目申報單位,由項目申報單位組織監(jiān)理、設計、勘查單位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填寫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表(隱蔽工程驗收記錄表見附件4),必要時可邀請技術專家參加。
第二十五條 治理工程完成1年后,市國土資源部門應會同市財政部門組織項目勘查、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單位及技術專家,按照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工程竣工驗收的相關要求對項目進行初步竣工驗收,并提出意見和整改要求。
第二十六條 通過初步竣工驗收并完成整改后,項目申報單位應委托具有資質的審計中介機構進行項目決算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
第二十七條 通過初步竣工驗收并完成決算審計的,項目申報單位應在3個月內向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申請項目竣工驗收。驗收時,應提供以下資料:
(一)項目立項批準文件及任務書;
(二)經批準的項目工程設計及變更設計;
(三)項目中標通知書及合同;
(四)工程參加單位相應的資質證書;
(五)開工報告、施工日志、工程竣工圖、施工總結;
(六)工程施工監(jiān)理報告;
(七)施工質量評定及驗收評定表;
(八)重大質量事故處理資料;
(九)項目成果數據庫、影像圖片資料;
(十)工程進度付款憑證復印件及其匯總表,工程費用調整文件及其批準意見,工程決算及審計報告;
(十一)礦山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驗收申請文件及承擔單位初步驗收意見;
(十二)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治理工程監(jiān)測報告;
(十三)其他必須提供的有關文件或資料。
第二十八條 竣工驗收由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專家進行,專家組按照優(yōu)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等級評定驗收項目。驗收不合格的,項目申報單位必須組織整改,整改后重新驗收。
第二十九條 項目竣工驗收完成后,項目申報單位應在3個月內按項目工程檔案管理的有關要求做好歸檔工作。
工程檔案原件由省國土資源廳保存,項目所在地市級國土資源部門、財政部門各保存1套副本。
第三十條 項目工程竣工驗收后,由項目所在縣(區(qū))級以上人民政府落實具體維護和管理單位,項目施工單位負責辦理工程移交手續(xù)。
第七章 資金管理
第三十一條 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實行??顚S?,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坐支和挪用。
第三十二條 補助資金用于礦山地質環(huán)境恢復治理工程支出及其他相關支出。工程支出包括礦區(qū)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治理及必要的監(jiān)測費用,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治理費用,礦區(qū)壓占、損毀土地的治理恢復費用等。其他相關支出,是指與項目實施相關的勘查費、設計費、工程監(jiān)理費、竣工驗收費,以及其它經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批準的支出。
第三十三條 補助資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
(二)購置與項目實施無關的設備、裝備等固定資產;修建與項目實施無關的房屋、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
(三)人員工資、津貼補貼及獎金和公務車輛支出。
(四)其他與項目無關的支出。
第三十四條 補助資金一經下達,原則上不作調整。確因項目實物工程量變化需調整預算的,由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批準,調增預算由市、縣(區(qū))級財政承擔。
第八章 獎懲措施
第三十五條 對項目績效評價優(yōu)良的申報單位,省國土資源廳和財政廳將在次年項目實施個數或補助資金額度上,給予項目申報單位一定傾斜。
第三十六條 項目申報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責令限期糾正或中止并清算項目、追回項目補助資金、3年內不受理其申報新的項目。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在項目申報和實施中弄虛作假,偽造資料的;
(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以治代采”的;
(三)截留、挪用、坐支項目資金,或擅自改變項目資金使用方向、擴大支出范圍的;
(四)項目實施中造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
(五)項目下達后兩年以上未開始實施的;
(六)項目實施中有其他違規(guī)違法行為的。
第三十七條 承擔項目勘查、設計、施工、監(jiān)理的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區(qū))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依據職責責令停工整改、限期糾正或停止施工。情節(jié)嚴重的,按照有關資質管理降低相應資質等級或吊銷資質證書。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提交的技術文件中存在偽造資料弄虛作假行為,降低治理恢復工程質量的;
(二)提供虛假資質或冒用他人資質的;
(三)工程存在重大隱患且拒絕整改的;
(四)造成嚴重質量、安全事故的;
(五)存在其他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
第三十八條 項目監(jiān)督管理、專業(yè)技術和財務專家等相關人員違反本辦法和有關規(guī)定,在項目申報、立項、檢查和驗收中濫用職權、弄虛作假和徇私舞弊的,按有關規(guī)定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由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財政廳負責解釋。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鏈接:http://www.koko360.com/policy/89036.html
本文關鍵詞: 皖國土資規(guī), 安徽省, 省級, 財政, 補助, 礦山, 地質, 環(huán)境, 治理, 項目, 資金, 管理, 暫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