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發(fā)〔2012〕13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財政部關于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的意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財政部關于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的意見
人社部發(fā)〔2012〕13號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財政廳 (局),福建省公務員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財政廳: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要求,認真執(zhí)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提出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加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的重要任務,切實增強新形勢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服務能力,及時有效化解爭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全面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現(xiàn)就切實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是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重要任務
(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是社會管理中利益協(xié)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意見》指出,當前我國既處于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人民內部矛盾多發(fā),社會管理領域存在不少問題。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事關黨的執(zhí)政地位鞏固,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yè)。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作為解決勞動人事爭議的主要手段成為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工作領域,是社會管理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各項利益協(xié)調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加強調解仲裁工作,增強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切實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突出問題,是新時期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全面提升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社會服務能力是當前維護勞動人事關系和諧穩(wěn)定新形勢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事業(yè)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即將全面實施,勞動人事關系矛盾已進入易發(fā)期和多發(fā)期,勞動人事爭議的調處任務越來越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強調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我們當前必須抓好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要努力減少勞動關系領域的矛盾糾紛;要求完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制度、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基本建設,著力解決勞動關系基層基礎工作薄弱、能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制,夯實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基礎,是當前構建和諧勞動人事關系大局的需要,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保證。各地要充分認識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的緊迫性,要將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效能建設作為落實“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的重要措施,切實抓出成效。
二、加強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切實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
(一)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的原則。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是指做實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該機構具體承擔爭議調解仲裁等日常工作。實體化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可稱為“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或其他名稱,具體由地方人民政府確定。
實體化建設要堅持科學規(guī)劃、統(tǒng)籌兼顧、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合理設置機構并配備人員,以仲裁辦案場所建設為基礎,以落實仲裁經費為保障,著力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既要立足當前有效應對爭議案件持續(xù)多發(fā)的現(xiàn)狀,又要著眼“十二五”時期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科學合理確定實體化辦事機構的規(guī)模、辦案場所、辦案人員等,不斷完善實體化建設的各項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
(二)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實體化建設的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期,各地普遍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和符合構建和諧勞動人事關系要求,體現(xiàn)高效、便捷、公正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特色,爭議處理能力強、社會公信度高,具有較高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的實體化辦事機構。具體計劃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三、加強仲裁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仲裁員素質和能力
(一)合理配置仲裁工作人員。各地要根據(jù)仲裁工作的現(xiàn)實需要和科學發(fā)展的要求,合理確定專職仲裁員和記錄人員等工作人員的數(shù)量,仲裁機構配置專職仲裁員時要保證依法組庭的基本要求。招用仲裁員要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并根據(jù)崗位要求,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考錄或公開招聘。記錄人員等輔助工作人員可從有一定法律專業(yè)知識的人員中招錄。
(二)積極拓展兼職仲裁員渠道。各地可從工會、企業(yè)代表組織、教學和科研機構、政府相關部門、司法機關以及其他社會團體中聘用符合法定條件的兼職仲裁員,積極擴大兼職仲裁員的來源渠道。要根據(jù)專、兼職仲裁員的特點,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提高仲裁辦案的水平。
(三)加強仲裁員作風建設和能力建設。各地要加強仲裁員的思想、作風和能力建設,不斷提高仲裁員的大局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仲裁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提高仲裁員法律知識運用能力、爭議處理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要樹立仲裁員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仲裁活動的嚴肅性和公信力,仲裁員辦案應著正裝,具體要求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統(tǒng)一規(guī)定。
四、加強仲裁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仲裁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仲裁場所建設。仲裁辦案場所應相對獨立,設施功能齊全,能滿足仲裁辦案和日常工作的基本需要。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仲裁庭建設要逐步實現(xiàn)標準化;經濟欠發(fā)達、案件量少的縣(市、區(qū))應保證有專門的仲裁庭等辦案需要的基本場所和設施,為方便當事人參加調解仲裁活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二)加強仲裁庭基礎設施的配備和更新。各地要逐步解決辦案所需基本設備,包括仲裁庭專業(yè)設備、檔案儲存設備、安全監(jiān)控設備、仲裁專用辦案車輛的配備等,不斷改善辦案條件。
(三)加強仲裁信息化建設。各地要將仲裁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金保工程”,切實改善仲裁信息化設施和條件,提升仲裁信息化水平。要逐步實現(xiàn)案件辦理過程和結果的信息共享,具備咨詢、信息交流、工作研究、辦案進程管理和查詢、辦案監(jiān)督等功能,滿足仲裁工作和社會的廣泛需求。
五、落實仲裁專項經費,努力加強仲裁保障能力
(一)依法保障仲裁經費需要。各地要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關于仲裁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的規(guī)定,以及《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關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yè)性收費項目的通知》(財綜〔2008〕78號)關于停止仲裁收費后由同級財政保障經費的規(guī)定,將仲裁經費列入當?shù)刎斦A算,確保仲裁經費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仲裁經費包括人員經費、公用經費、仲裁專項經費等。有條件的地區(qū),應逐步提高專、兼職仲裁員辦案補助標準。
(二)做好仲裁免費服務。各地要強化仲裁基本公共服務職責,在仲裁活動中,為當事人提供免費、便捷、高效的服務。提高免費普法宣傳、仲裁導引、風險告知等資料,積極創(chuàng)建方便、實用的專門網(wǎng)絡平臺,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及咨詢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在法律援助、仲裁文書送達、裁審銜接等方面為當事人提供方便。
六、完善仲裁工作制度,努力提高仲裁科學管理能力
(一)強化仲裁委員會職責。要建立健全仲裁委員會工作制度,充分發(fā)揮三方機制的作用,在聘任、解聘仲裁員以及受理案件、處理重大或者疑難案件、對仲裁活動監(jiān)督等方面,依法履行仲裁委員會職責。
(二)加強仲裁辦案質量管理。要建立健全辦案工作流程制度,依法制定科學、合理的辦案工作流程;規(guī)范接案、立案、庭審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確保辦案過程規(guī)范、統(tǒng)一、有序。要建立健全辦案質量跟蹤、辦案監(jiān)督制度,加強辦案質量管理,做到案件審理程序合法、適用法律得當、仲裁裁決統(tǒng)一。
(三)加強仲裁工作管理。要建立健全仲裁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加強對仲裁員、記錄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準入、培訓、考核工作的管理。要建立健全仲裁文書使用、仲裁案卷管理、仲裁信息管理、仲裁統(tǒng)計分析及報送等各項制度,夯實仲裁各項基礎管理工作。要積極開展仲裁創(chuàng)建優(yōu)質服務窗口活動,加強廉潔自律和職業(yè)道德教育。
(四)加強仲裁工作協(xié)調。要建立健全“調、裁、審”工作協(xié)調制度,加強與信訪、勞動監(jiān)察、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人民法院之間的工作聯(lián)系和溝通,做好調裁銜接和裁審銜接,提高仲裁效率,暢通當事人維權渠道。
七、切實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的組織領導
(一)加強配合,形成合力。各地要按照“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確定的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和重點,以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為核心,將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列入本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建設范圍。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xié)調配合,形成共同推進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的合力,努力提升本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二)結合實際,明確任務。各地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包括工作目標、建設標準、實施進度、保障措施等內容。
(三)加強督促,狠抓落實。各地要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各項目標任務,做到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時限、明確要求。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措施和要求落到實處,切實保障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按時完成。
本文鏈接:http://www.koko360.com/doc/58825.html
本文關鍵詞: 人社部發(fā),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央, 機構, 編制, 委員會, 辦公室, 財政部, 勞動, 人事, 爭議, 處理, 效能, 建設, 意見